2025国际形势:变乱交织中加速演进

2024-12-23 17:12:28 来源: 《环球》杂志

文/韩一元

编辑/黄红华

  2024年的世界,国际局势变乱交织,地缘冲突延宕升级,“脱钩断链”愈演愈烈,全球南方加快崛起,百年变局的大势走向愈加清晰。

  2025年的国际形势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又有哪些国际热点值得关注?梳理2024年发生的国际大事发展脉络,不难看出一些标志性的国际热点事件在2025年或将发生新的变化,这些新变局将进一步影响国际格局走势。

特朗普“卷土重来”

  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将开启其第二个总统任期。在胜选演说中,特朗普声称将开启“美国的黄金时代”。然而,其一贯奉行的更为单边、更具交易性的对外政策或对世界经济政治产生冲击。

  移民问题一直是特朗普竞选与施政的焦点之一。特朗普在他的竞选网站上公布了20条“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核心承诺,其中头两条就是关于移民问题:第一条,“封锁边境并停止移民入侵”;第二条,“实施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驱逐行动”。在总统竞选期间,特朗普多次承诺修建完成美墨边境墙,封锁边境,增加边境执法人员,以阻止非法移民进入美国。

2024年12月7日,法国总统马克龙(中)与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右)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会晤后走出爱丽舍宫

  振兴国内经济是特朗普施政的另一个重点,重点是推动本国经济增长和制造业复兴。特朗普提出了价值数万亿美元的减税举措,包括延续他2017年的减税措施——外界认为这些措施对富人更有利,而这项政策原本将在2025年失效。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将通过提高进口产品关税来平衡国内减税。他多次声称,将对主要进口来源国如中国、墨西哥、加拿大等加征关税。据美国耶鲁大学估计,特朗普提议的关税上调将使有效关税率提高至10%左右,为20世纪4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不仅将扰乱正常贸易往来与供应链,还可能引发全球贸易战。

  外交方面,结束俄乌冲突将是特朗普外交政策中的优先事项。在竞选期间,特朗普多次提出要中止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在其胜选后,特朗普提出了结束俄乌冲突的方案,尽管这一方案被俄乌双方拒绝。可以预测的是,2025年上任后,特朗普还将针对俄乌冲突制订停火方案,届时能否促成俄乌双方停火,将是其对外政策的一大考验。

  由于特朗普施政奉行“美国优先”原则,在全球医疗卫生、环境保护、打击犯罪等领域进行国际合作层面,不愿承担美国作为头号发达国家的国际义务与历史责任。分析人士认为,在特朗普2025年开启第二个任期后,美国很可能再次上演退出《巴黎协定》、拒缴联合国会费等戏码,掣肘多边合作进程,而这毫无疑问会对国际秩序的正常运转带来干扰。

俄乌冲突在“停”与“战”中持续

  目前,俄乌冲突已持续超过1000天,战事继续呈胶着态势。由于美国政治变化,一些舆论认为,西方对乌援助可能减少,俄乌双方走向谈判桌的可能性增大。2024年11月23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第三届“乌克兰谷物”国际粮食安全会议框架内与外国媒体交谈时表示,完全有可能在2025年结束冲突。俄罗斯总统普京也多次表示,对谈判持开放态度。

  或许正因如此,俄乌双方都想借机改善自身战场形势,以便在未来谈判时占据有利位置,这反而导致当前俄乌紧张局势再度升级。例如拜登政府日前允许乌克兰使用美制远程武器袭击俄本土,普京则批准新版核威慑国家基本政策以强化威慑。

  据路透社披露,特朗普团队已拟订三个结束冲突的方案,虽细节各有不同,但共同点是乌克兰需作出让步并放弃加入北约。不过,外界分析,泽连斯基很难轻易接受这样的条件,部分欧洲国家也可能持反对态度。至于俄罗斯,其声称“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全部实现是停火的必要条件。另外,美俄在以何种方式结束冲突问题上也存在很大分歧。因此,在2025年,俄乌双方谈判的大门有望打开,但双方何时能真正谈判还有待观察,即便双方愿意谈判,谈判进程也不会轻松。

  更深层矛盾是,俄罗斯与西方长期缺乏互信且在地缘政治层面存在结构性矛盾,俄乌冲突即是北约长期将乌克兰作为反俄“桥头堡”,不断东进挤压俄战略空间造成的恶果。除了乌克兰问题,俄与西方在军控、网络安全、人权等问题上亦分歧很大,在中东、中亚、北极等多个地区的较量也在不断加剧。有专家指出,即使没有俄乌冲突,西方也很难真正放弃遏制俄罗斯的战略,俄与美西方之间的隔阂难以弥合,种种原因导致俄乌双方实现停火并不容易。

欧洲困境中求变

  近年来,欧洲内部深陷内外多重困境。经济增长乏力、社会矛盾加剧、极端思潮不断涌动,治理难度飙升,欧洲多国遭遇政府执政危机,特别是两大“火车头”德国、法国双双陷入政治困局。

  在德国,朔尔茨领导的执政联盟破裂,大选或提前至2025年2月。这场政治危机源于德国联合政府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环境下遭遇巨大预算分歧。2024年11月,朔尔茨解除自民党主席林德纳的财政部长职务,自民党随即宣布退出和社民党、绿党共同组成的“红绿灯政府”,执政联盟一夜间“垮台”。

  法国的情况同样不乐观。2024年12月4日晚,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一项对政府的不信任动议。依照法国宪法,总理米歇尔·巴尼耶代表政府向总统递交辞呈。这是1962年以来法国政府首次被议会推翻。在接受巴尼耶的辞呈后,法国总统马克龙于12月13日任命其长期政治盟友、中间派政党民主运动党主席弗朗索瓦·贝鲁为新任法国总理。这已经是马克龙2024年任命的第四位总理。

  此外,极右势力借机攻城略地,推动欧洲政治重心进一步“向右”倾斜。

  从外部环境来看,面对俄乌冲突外溢效应冲击,欧洲安全秩序持续承压,特别是秉持“盟友责任论”的特朗普回归,欧盟已经清醒认识到,在安全上严重依赖美国不可行。近期,马克龙、比利时首相德克罗等多位欧洲领导人在不同场合表示,欧洲不能回避自身的安全责任,更不能将自身安全“外包”给美国。

  事实上,欧盟谋求战略自主的进程已经加速。近日,欧洲议会首次提名主管防务和太空事务的委员,被外界视为欧盟诞生首位“防长”。欧盟也大力推进“永久结构性合作”、联合武器采购等议程,强化自身应对安全威胁的能力。然而,战略自主非一朝一夕能实现,在安全问题上左支右绌的烦恼仍将持续困扰欧洲,欧盟真正成为一支独立的力量还需要较长时间。

中东权力格局加速演变

  2024年12月初,叙利亚一夜变天。叙利亚反对派武装在24小时内攻入首都大马士革,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放弃总统职位远走莫斯科。紧随巴沙尔政权倒台,以色列军队在数小时内摧毁了叙利亚所有防空基地和大部分军用机场,地面部队更是穿过军事缓冲区,继续向叙利亚国土挺进。

  自2023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到2024年年末叙利亚巴沙尔政府倒台,中东局势持续动荡。

  目前来看,巴以和谈的前景仍不明朗,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诉求差异巨大,以色列坚持战后在加沙地带保留军事存在,特别是加沙南部与埃及接壤的“费城走廊”,哈马斯和停火谈判斡旋方之一的埃及都对此坚决反对,哈马斯坚持要求停火和换人协议应导向长期停火。此外,哈马斯还担心,美国共和党政府2025年1月上台后,会允许以色列在第一阶段停火结束后,恢复对加沙地带采取军事行动。

  有分析认为,即使艰难达成停火协议,加沙地带的重建仍将困难重重。英国《经济学人》直言,即便冲突能在2025年结束,其造成的破坏和流离失所问题也将遗留多年。

  而叙利亚突变给本已动荡不已的中东局势再添不确定因素。事实上,叙利亚变局不仅打乱了叙利亚内部相对平衡的政治格局,同时导致各政治派别之间爆发武装冲突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目前,叙利亚政权更迭看似尘埃落定,但新政权能否结束动荡,会采取何种政策等都是未知数。除此之外,这些政治派别背后的各种势力,也将继续在叙利亚问题上明争暗斗,持续对中东地缘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发生代理人战争甚至爆发地区性冲突的风险仍很高。

亚洲有喜亦有忧

  尽管受到大国博弈、域外安全危机等因素的影响,亚洲地区整体形势相对稳定。域内国家和地区携手努力,打造更紧密的区域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取得新成就。

  作为涵盖世界上人口最多、发展潜力最大的自贸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红利不断释放,区域产业链供应链整合效应与经济增长效应开始显现,共享机遇、共促发展的区域合作新局面初步形成。

  东盟共同体建设亦稳步推进。《东盟共同体2025愿景》即将收官,东盟着眼后2025时期建设、制定东盟共同体愿景2045已提上日程,新的愿景将更具前瞻性,加强区域合作和深度融合,推动绿色、数字、可持续转型,促进科技创新,将东盟打造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印度作为南亚的龙头,在莫迪的第三个任期内大力推行“邻国优先”政策,进一步推进与邻国孟加拉国、不丹和尼泊尔等的合作,专注于推动南亚地区交通互联互通建设以及促进区域内跨境能源贸易。

  面对新的国际形势,中亚国家也加强地区整合。域内国家通过“C5+1”机制推进与大国良性互动,着重将本地区打造为注重对话沟通的多边平台。

  地区国家不断探索共同繁荣道路的同时,亚太地缘政治格局也进一步复杂化,为地区发展带来新挑战。尤其是,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升级,美韩不断强化军事同盟。同时,缅甸战乱持续延烧,内外交困的缅甸将迎来2025年大选,围绕大选,军政府和反军方势力博弈升级。

  此外,日、韩两国政府执政危机也为亚太发展与合作带来不确定性。受“黑金”丑闻影响,自民党支持率持续低迷,党内根基本就薄弱的石破茂面临内外交困局面,日本政坛恐陷入新一轮动荡期。深陷戒严风波的尹锡悦遭弹劾并被停职,国务总理韩德洙临危受命代行总统职权,围绕弹劾案在宪法法院的漫长审理和未来可能的大选,各方政治力量的博弈仍在持续加剧。

  作为全球经济最具活力和增长潜力的区域,同时亦是历史与现实矛盾交织、地缘政治竞合极为复杂的地区,亚洲国家仍需创新理念,积极探索,共创发展与安全合作新局面。

非传统安全问题继续考验国际社会

  2025年,一些非传统安全问题将继续成为关注焦点。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4年全球风险报告》中,极端天气带来的风险甚至超过了国家间武装冲突、网络不安全、社会分化等因素。

  受到栖息地退化和丧失、过度开发、物种入侵等因素影响,生物多样性保护形势严峻。

  在气候变化、地区冲突、经济增长乏力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全球粮食安全形势持续恶化。联合国多个机构联合发布的2024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指出,全球消除饥饿的步伐不进反退,若放任当前态势发展,到2030年将有约5.82亿人处于长期食物不足状况。

  全球近7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世界上几乎一半人口每天生活费不足6.85美元。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贫困、繁荣与地球》报告称,按照当今缓慢的减贫速度,可能需要一个多世纪才能消除贫困。

  面对以上种种日益严峻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全球各国都难独善其身。由于资金不足、抗灾能力弱等原因,发展中国家的脆弱性表现更为突出。在即将到来的2025年,国际社会必须强化合作,推动气候、粮食、能源等关键领域的转型,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全球南方”渐入佳境

  近年来,“全球南方”联合自强,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在地区冲突中坚持客观立场、拒绝选边站队,共同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向更加公正、包容、合理的方向发展,这一时代潮流正在持续深入演进。

  特别是2025年适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全球南方”国家有望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发出共同声音、维护共同安全、促进共同繁荣。中国将作为轮值主席国主办2025年上合组织峰会,紧紧围绕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另外,2025年金砖机制有望在推动国际金融治理架构改革、优化国际贸易结算等议题上取得更多积极进展,为广大南方国家发展保驾护航。

  西方国家滥用政治和经济霸权扰乱国际秩序,造成全球治理结构失衡,甚至引发地区冲突,非洲国家尤其受到伤害。对非洲国家而言,不断增强自身在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十分紧迫。

  南非已正式接任二十国集团(G20)轮值主席国,成为首个领导这一重要国际论坛的非洲国家,并将于2025年11月在约翰内斯堡举办G20领导人峰会。

  拉美作为“全球南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舞台表现日趋活跃。2025年,巴西将举办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七次会晤。

  在重要多边合作机制中越来越多的参与甚至发挥引领作用表明,非洲和拉美的全球影响力正在显著增长,在国际事务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将有助于进一步壮大“全球南方”追求战略自主的声势和力量。

  (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