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拒绝为“搏命文化”贴金

2024-12-23 17:13:33 来源: 《环球》杂志

 

2024年5月30日,工人在印度新德里一处工地上工作

文/唐璐

编辑/胡艳芬

  每到年底,印度媒体都会对牛津、剑桥、柯林斯等西方大型英文词典发布的年度词汇品头论足,不过或许是因为印度社会太过多元化以至于很难概括,印度并没有发布本国当年流行语榜单的传统。

  然而据笔者观察,2024年与印度社会文化趋势密切相关的一个词是“hustle culture”(搏命文化)。事实上,早在几年前“搏命文化”就开始在印度流行,并作为正常的工作态度而受到肯定。然而2024年“搏命文化”虽然继续作为热词出现在媒体上,但却成为印度社会舆论交锋的触发点,很多职场人士大声呼吁,不要再为“搏命文化”贴金!

  “搏命文化”在印度根深蒂固。多年来,每天工作9至10小时已成为印度大多数职场员工的常态,他们几乎天天加班,但很少有人对此发出质疑。印度许多企业都提倡这样一种理念,即长时间工作和将工作置于个人需求之上有助于晋升和获得更高的薪水。而那些总是准时下班和正常享受周末的员工,则可能会被嘲笑甚至羞辱。

  “搏命文化是有成本的”,这是25岁的创新科技企业家米塔尔对工作和生活的最新感受。几个月前,因为连续通宵达旦地工作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米塔尔感觉身体不适,被送进医院。他在住院期间通过社交媒体分享了一张躺在病房里的照片,并告诫粉丝务必警惕“搏命文化”的丑陋一面。

  在这之后,入职安永印度公司仅4个月的26岁特许会计师安娜因为长时间工作而过劳病逝。安娜的母亲阿尼塔随后写给公司主管的一封信在社交媒体上疯传,在信中,阿尼塔详细介绍了女儿在工作中所承受的各种压力,包括工作到深夜和周末从不休息。她强烈呼吁过度劳累的搏命工作文化不要再被美化,由此在印度掀起了一场对于职场工作文化的严肃讨论。

  耐人寻味的是,2023年由印度“IT之父”穆尔蒂发起的每周“70小时工作”倡议,也曾经是当年印度的流行语,它甚至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全民大辩论,当时支持和反对这一倡议的声音都很强大。一年后,拒绝美化“搏命文化”俨然成为主流声音,职场精英明确强调,必须意识到“搏命文化”并不是唯一和正确的生活方式,成功不应以牺牲个人健康为代价,健康的生活和工作模式才是可持续发展之道。

手机版